“光伏+生态治理”创新模式 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新闻资讯     |      2024-08-25 17:42

  “光伏+生态治理”创新模式 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自然资源部的数据显示,国家已部署实施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重要生态系统修复治理面积超过1亿亩。

  近几年,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扎实开展,明确了我国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和海岸带,这“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取得新成效。“中国山水工程”也成功入选联合国首批世界十大生态恢复旗舰项目,制定出台多项涉及生态保护修复的规划计划、技术标准,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治沙防沙是生态修复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内容。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有25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6%左右。

  近年来,多省区正在以“光伏+生态治理”这种创新模式进行生态治理,把生态修复与光伏发电两大功能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荒漠化防治工作中,推动防沙治沙与新能源开发融合发展,加快“沙戈荒”地区集中式光伏项目和电网主网架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立体化发展模式,努力实现增绿、增能、增收的多赢。

  因为“光伏+生态治理”项目的实施,一座座因地制宜而建的“绿电厂”出现在戈壁沙漠中。部分光伏电站还通过建设配套设施,利用光伏发电取水,这样既能清洁光伏板,又能抚育耐碱、耐旱的沙生植物。建起了光伏电站后,在治沙的同时还给当地村民提供了新的工作岗位,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除了建设光伏电站外,更重要的是在沙漠开展生态修复。大部分荒漠地区光照强且时间又长,导致严重缺水,动植物都无法存活。而建光伏电站,既能将充足的光照利用起来,还能用光伏板来遮阳,让植被更好地生长。因为沙漠缺水,部分地区还配合光伏站建造了喷淋滴灌系统。同时,还根据光伏板的高度不同,种植了杨柴、沙蒿、沙柳等不同种类的抗旱防沙植物。利用光伏治沙的生态修复新模式,在沙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土地质量。

  确保新能源用得好,既要着力抓绿电外送,又要抓本地消纳,还要不断壮大风、光、氢、储等新能源矩阵168体育app下载,推进新能源与传统产业耦合,推动各经济开发区建设低碳、零碳园区,推广绿电制氢,加快建设氢能产业园。

  我国在荒漠化防治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治沙”与“用沙”的结合。光伏治沙模式及配套技术研究被列为国家林草局“三北”工程攻坚战十大关键技术,科研团队正围绕光伏治沙的主要模式、植物种选择及其配置技术开展研究。在科技与创新的加持下,光伏治沙正在照亮荒漠化防治新路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