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娱乐app下载光伏的意义十篇

  新闻资讯     |      2024-05-07 11:18

  168娱乐app下载光伏的意义十篇光伏扶贫是政府精准扶贫项目之一,将光伏发电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体现了“绿色发展”新理念,利用光伏产业服务“三农”,能够加快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步伐。光伏发电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清洁环保,加之大多利用的是荒山荒坡和屋顶,节约了资源,是最近提出的“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在扶贫开发领域的生动实践,是对“绿色决定生死”理念的贯彻实施。

  光伏作为最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发达国家已经把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作为能源的主要内容进行长期规划。光伏产业正日益成为国际上继IT、微电子产业之后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1]。目前,中国光伏行业显然已在回暖,各路资本纷纷瞄准光伏行业,上马光伏电站,挖掘商机。造成投资热这一局面的,除了光伏电站建设成本降低这一因素外,国家政策扶持的推动更是举足轻重的主因。

  2016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密集发文要求各地方政府将扶贫开发和能源开发建设相结合,积极开展光伏扶贫建设,对服务农户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光伏项目进行投资补偿和利息优惠。

  2016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扶贫办、能源局、开发银行、农发行五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发改能源〔2016〕621号),全面部署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在2020年前,将重点放在前期开展试点的、光照条件较好的16个省的471个县的约3.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以整村推进的方式,保障200万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包括残疾人)每年每户增加收入3 000元以上。

  2014年10月17日,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决定用6年时间组织实施光伏扶贫工程,为7 000万贫困人口提供绿色、阳光、可收益的精准扶贫方案[2]。2016年5月5日,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印发了《光伏扶贫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国能综新能〔2016〕280号),为进一步指导贫困地区编制光伏扶贫实施方案、推进光伏扶贫工程建设与实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采用全额上网模式,按鄂能源新能[2016]7号《湖北省光伏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中规定的2016年国家光伏电站上网标杆电价0.98元/(kW・h)(20年),湖北省补贴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0.25元/(kW・h)(补贴5年),以及宜昌市补贴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0.25元/(kW・h)(补贴10年)。结合当地市场经营情况测算,目前光伏扶贫发电项目投资约8 000元/kW,25年使用寿命,平均每年收益约1 000元。建设3 kW户用分布式光伏扶贫发电项目,投资约2.4万元,25年年均收益约为3 000元。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的主办行,及时编制光伏扶贫金融服务方案、研究创新模式、优化担保方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合力推进光伏扶贫工作开展。针对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可以按照专项建设基金项目申报要求,申请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专项建设基金投资解决。

  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出台了光伏扶贫管理办法,其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支持列入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务院扶贫办批复的光伏扶贫实施方案的光伏扶贫项目建设的政策性,具有期限长、利率优惠、担保方式优化等优惠政策。融资模式可以探讨由地方政府搭建专门承担光伏扶贫开发的投融资主体,由其统一实施、统一承贷、统一选择建设运维企业、统一落实政府购买服务。也可以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运作。

  当前,光伏扶贫面临良好的外部环境、优惠的政策,加上科技的突破,中国的光伏发电产业和光伏扶贫事业将迎来大发展的契机,光伏发展将实现质的飞跃。

  光伏扶贫是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中央、国务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关决定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光伏扶贫工程”。

  光伏产业在现代农业中有广泛应用,因其具有相当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光伏农业将是解决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长期困境的发动机,推动中国农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光伏农业大致有5种模式,各个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①太阳能光伏农业大棚;②太阳能动力水泵;③太阳能杀虫灯;④太阳能光伏养殖场;⑤太阳能污水净化系统。所以,光伏农业的普及可谓与中国“三农”问题密切相关[3]。

  过去,贫困户增收主要依靠家庭种养殖业、加工业或外出务工等方式。现在,实施光伏扶贫,在贫困户传统增收的模式上,通过建设户用的小型光伏发电站发电卖电,实现与大电网并网,拓宽了增收渠道。如地处大别山片区的安徽省金寨县2014年底就有2 008座家庭光伏电站悄然屹立在贫困户的屋顶上,并全部接入大电网,累计发电128万kW・h,为贫困户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00多万元。

  多年以来,贫困村无集体经济收入可以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这也一直困扰着各级党委、政府。从湖北省建档立卡情况来看,该省共4 821个贫困村,其中无集体经济收入的贫困村占90%以上。而光伏扶贫,通过在光照条件较好的贫困村集中建设小型光伏发电站,将一举有效地治愈这一“顽症”、破解这一难题。

  以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地区年有效利用小时数1 185 h(已考虑80%系统效率)为例168体育app下载,结合当前国家、湖北省和宜昌市光伏扶贫政策,建设50 kW村级光伏发电站,静态总投资约40万元,按25年的使用寿命计算,年均收益约5.5万元,一年可基本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的目标(表1)。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这是贫困村脱贫的主要指标之一。这样,贫困村就可一举摘掉贫困的帽子,各级党委、政府也不必再为贫困村无集体经济收入来源而困扰了。

  同时,光伏扶贫电站的建设属于绿色无污染项目,可带动当地环境效益的提高,进一步促进当地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表2)。

  光伏扶贫是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推广光伏扶贫,相关企业扩大了市场,开辟了光伏发电的新领域,拉动了光伏产业的发展。推进光伏扶贫,政府推广了清洁能源,提高了清洁能源的比例,节约了资源,走上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

  目前,在中国光伏行业回暖,国家积极扶持的背景下,中国光伏扶贫发展前景广阔,但是也面临着许多因素的制约。①国家优惠政策理解不透,没有用活用足。②光伏发电“并网”政策落实有差异,缺乏强硬的监督和督办机制。③融资渠道狭窄,补贴难以及时落实,光伏项目垫资严重,而且回报周期长。④核心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⑤光伏发电节能环保知识宣传不够,广大居民认知有限,普及难度大。

  随着企业技术进步及新技术突破,光伏应用也将呈多样化融合发展趋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光伏产业与扶贫、农业、环境、气候等领域不断结合,刺激了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同时,国家设立光伏产业股权基金,各级政府都会积极参与,扩大股权融资范围,从多种途径解决制约光伏扶贫发展的瓶颈,大力支持发展光伏发电扶贫产业[4]。基于以上分析,在光伏扶贫的推广中建议做到如下措施。

  光伏扶贫适用面广,既适合贫困户、贫困村建设小型电站,也可在空闲的荒地、水面或结合农业、林业种植,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和经济效益[5]。要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社会广泛宣传动员,算好精准脱贫账、社会效益账和环境保护账,推广光伏扶贫,开辟光伏发电的新领域,提高清洁能源的比例,节约资源,走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

  发展光伏产业,排在第一位的是要光照条件好。要在光伏条件较好的地方开展,因地制宜、因企制宜,逐步推广,提高实效,不能搞“一刀切”。

  通过政府运用“有形的手”,破解电价补贴落实难、农村电网设施滞后、并网接入难、光伏项目融资难等难题,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合力推进光伏扶贫的局面。同时,充分调动市场“无形的手”,探索建立政府补助、社会帮扶、金融支持、用户出资等多种途径相结合的资金筹措机制。

  探索建立健全光伏扶贫项目建设相关资质管理、质量管理、竣工验收、运行维护、信息管理等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光伏扶贫项目长期稳定运行。光伏发电企业应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注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实施多元化的营销战略。只有质量上去了,使用寿命才能更长久,也才能带来更持久的创收脱贫。

  [1] 新农村网.“光伏+农业”新模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J].新农村:黑龙江,2015(20):79.

  [2] 李欣然.浅谈光伏扶贫实施方案及其技术问题[J].求知导刊,2016(3):38-40.

  [3] 张小航,崔寿福,刘福平.光伏农业的发展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9):229-23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要求相关的人员能够减少利用不可增生的资源,增加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比如人们希望相关的人员能够有效的利用光能,将它转化为人们需要的能源。如何能够有效的利用光能,是目前科学技术人员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电子信息技术工程是人们以计算机运用为核心,将它构建成一套信息采集、运用、管理的一门工程。在光伏电场中,如果能够有效的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将能让光伏电力生产实现智能化的控制,这对我国的光伏电力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主要负责数据测量、数据采集、数据分析这三个方面的工作。以数据测量来说,该过程是由传感器来完成。传感器的质量将决定光优电场的控制是否准确。数据采集是由PCI数据采集卡来完成,它将收集传感器传来的数据,校正数据可能存在的误差等,它是做好光伏电场数据处理的基础。光伏电场要了解目前作业完成的情况,就需要做好数据的分析、比较工作。目前人们提出数种数据分析、比较的算法,这些算法各有其监测的测重点,光伏电场通过分析这类数据,可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给出智能的决策。人们运用光伏电场作业时,需要了解光伏电场的运作是否完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这时,人们就需要比较光伏电场周期性的作业数据。目前电子信息工程可提供数据统计的工能,这种功能能满足人们对于光伏电场作业的监控需求。

  光伏电场的数据测量由传感器来完成,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是否精准,决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后续工作的完成,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的数据测量质量将会越来越高。运用该传感器测量数据时,需控制好以下几个参数:控制好数据测量的周期性误差,传感器在测量参数时,必定会出现误差,人们可以运用减少测量的周期、运用多周期测量的方法减少测量的误差。控制好数据测量的偶然性误差。偶然性的误差是指人们运用传感器测量数据时,会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出现误差,人们在采集数据时,可运用多周期测量的方法校正误差。控制好数据测量的量化性误差,这是指传感器在测试数据时,可能会因为性能的原因出现时间上、数量上的误差,运用多周期测量法可校正误差数据,得到较为精准的结果。

  传感器收集完数据之后,需将收集的数据即时提交给数据采集卡,由数据采集卡完成数据的转换处理,使数据成为计算机能够处理的各种数字数据。过去,人们运用模拟法传送数据,即人们将传感器传回的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再由数据采集卡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息。这种方存在数据传输的失真现象,目前人们已经不再用这种方法采集数据信息。现在人们运用数字信息采集卡,可将直接处理传感器传回的数据信息。把输出的信号转化为输出信号的全过程,这种技术能够实时的传输数据信息,运用先进的数字数据采集卡,人们能较取回需要的处理的光伏电场监测数据。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能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方法分析数据,并且做出决策。在光伏电场的运用与生产中,人们也运用到这种智能化的数据分析技术。以人们判断光伏电网是否存在孤岛现象为例,光伏电场运用在生产中,生产时主要依靠自然光能,这些光能不能如同水能、电能一般可被人们有效的操控,有时光伏电场在运用时,可能会存在孤岛现象,这种现象会带来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即时处理这些问题,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人们需要运用数据监测技术有效的掌握孤岛现象,并且需要即时处理孤岛问题。目前,人们可运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分析光伏电场中的数据,判断光伏电场运用中是否存在孤岛现象。人们监测电压数据绘制的一个波形图,TiPV/2为光伏并网正场运作时的波形图,此时由于光伏并网现在存在孤岛现象,造成一个零电压输出,它导致波形出现偏移现象,即出现TVutil/2波形。光伏并网的决策系统收到异常波形后,会做出智能分析,然后给出适当的决策。智能决策系统的运用,在光伏电网的运用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如果运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智能的分析光伏电场运行的情况,给出智能的分析,就能让光伏电场的运作脱离人工的控制。

  为了更有效的让光伏电网运作,人们需要优化光伏电场的决策系统,而这优化的依据来自于人们长期对数据的测量、收集、分析,然后根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给出一个优化的决策系统。以本文谈到的AFD法检查光伏电场的孤岛监测盲区为例,如何给定一个干扰的电流,监测光伏电压输出的数据是人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如果人们给的干扰电流过大,将会影响光伏电场运行的性能,如果给出的干扰电流太少,其光伏电场孤岛监测可能会出现误差。人们长期的统计电流、电压、电阻等各数据之间的关系,提出一套优化的监测方案。人们发现如果监测RLC并联负载,可让数据线型化。线型化的数据简单、明了,如果以这种方法监测数据,将能更准确的监测出光伏电场运行的变化,减少监测的判断误差。人们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孤岛现象监测的盲区。人们运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最重要的目的是提出有效的数据采集方法、有效的分析现有的数据、提出最优的决策方法。该孤岛监测的算法优化,即体现出在光伏电场中运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意义。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的能源,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发电、热水系统等领域中。而光伏发电作为太阳能一种主要的应用形式,其拥有可靠、无噪声、无污染、无需消耗燃料、可方便地与建筑物相结合等优点,使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智能化建筑物中,为建筑物提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1986年,世界能源组织提出“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概念。中国翻译过来被称为“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其通常的意义为集成到建筑物上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目前在中国,对“BIPV”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安装在所有建筑物上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均称为“BIPV”。 狭义的理解,与建筑物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安装并与建筑物完美结合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才能称之为“BIPV”。由于二者容易混淆,在建筑系统中,我国将广义的方式称为“BAPV”(Building Attached Photovoltaic),而将狭义的方式称为“BIPV”加以区分[1][2][16]。

  在我国内,“安装型”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又被称为BAPV(Building Attached Photovoltaic),具有造价低、效率高的特点,其主要形式是在建筑物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1][4][5][7][8][9][10]。该系统在国内主要应用于大型厂房等屋顶面积较大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中,如:京东方8代线产房、珠海东澳文化中心等。

  “构件型”和“建材型”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在国内又被称为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即狭义上的BIPV。“构件型”和“建材型”太阳能光伏系统造价较高、效率一般,但与建筑结合较好,比较美观;“构件型”系统其主要形式是光伏组件构成的雨棚构件、栏板构件等;“建材型”系统其主要形式为光伏瓦、光伏砖等[1][4][7][8][9][10][12]。该系统通常应用于办公楼等综合建筑体,如:首都博物馆新馆、国家体育馆等。

  根据文献[3]中规定,光伏系统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并网光伏系统和独立光伏系统,其组成形式如图1及图2所示。

  间较大,且结合我国电网的实际情况,城市中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基本选用的是并网光伏系统中的无逆流无存储装置的系统。在我国偏远山区,由于电网不发达或不稳定,一般采用独立光伏系统中的无逆流有存储装置的系统。

  由表1可以看出,现阶段硅太阳电池的应用明显要好于化合物电池。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由于光电转换率较高且价格适中,在我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中得到广大应用。

  光伏接线箱是指保证光伏组件有序连接和汇流功能的接线装置。该装置能够保障光伏系统在维修、检查时易于分离电路,当光伏系统发生故障时减少停电范围。

  蓄电池是独立型太阳能发电系统和防灾型系统不可缺少的储能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当日照量减少或夜间不发电时补充负荷要求的功率。当太阳能发电功率下降时,蓄电池可以起缓冲作用,保证电压稳定。

  随着光伏技术的飞跃发展,光伏电站在电网系统中的渗透率越来越大,占有的供电份额也越来越多。而我们知道,光伏发电系统的跳闸恢复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这种情况下,如果其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那么一旦电网发生故障并恢复之后,很容易出现高额的功率缺额现象,不仅会导致相邻光伏发电系统跳闸,还会引发更大面积的断电,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基于此,我们必须保证并网光伏电站具有一定的低电压穿越能力。

  我国一直很关注这项技术的研究,早在2010年底就已经研发出了一套具备实际意义的检测平台,然而,实践表明,要实现光伏电站的低电压穿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际国内的相关研究都做得不够,目前大部分低电压穿越研究都是基于风力发电站的,而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原理和应用方案都很大区别,因而相关经验仅可借鉴。

  该技术首先就要求在并网点出现电压波动的问题时,光伏电站不出现脱网的情况。以国内为例,相关企标明确指出,并网光伏电站,尤其是大中型电站,必须能够实现低电压穿越,具体而言,当电网发生故障,导致并网点考核电压降低时,当最终值在正常运行电压的1/5以上时,光伏电站必须保证不脱网。

  低电压穿越的实现,一般需要借助逆变器。早在2008年,国外就已经详细计算出了电压降低量与光伏电站的无功电流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当电压下降至正常电压的0.9倍后,每增加1%的跌落量,光伏电站就需要在20 ms内,额外提供2%以上的无功电流。

  本平台的核心是光伏逆变器,具体拓扑结构为三相六桥并网典型结构,能合理将光伏直流电转变三相交流电。

  在此平台下,逆变器的输出是保证并网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的关键,过电流会使逆变器跳开,甚至会损坏逆变器,导致光伏电站脱网,要保证系统的低电压穿越能力,其核心就是控制内环有功电流。这是因为,光伏电站和风力电站不同,缺少转动部分,故障产生之后,直流侧电压值的变化也就不会太大,因此,输出电流就成了低电压穿越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而无功电流难以有效控制,最直接的方案,就是通过控制有功电流给定值,来控制有功电流,进而控制输出电流。

  假设故障时间t为0.5 s,短路阻抗Zk=0.025 Ω,故障解除时间t=0.8 s,通过分析可以得到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电流、输入与输出端相应参数,具体如图1所示。

  该图表明,故障期间,并网点交流侧电压瞬间下降了80%,但是在控制策略的保证下,光伏电站不仅没有脱网,还有效控制了交流侧的输出电流,保护了光伏逆变器。同时,由于输出功率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直流侧的电压、减少了直流侧的电流。这就证明,该方案的低电压穿越能力充足,能够有效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

  不仅如此,在实现低电压穿越的同时,本方案还有效保证了无功功率的输出,可以向电网输出约0.1pu无功功率,以此可以减少并网点的电压跌落量,计算表明,该额外的无功功率,能使并网点的电压落差从0.8倍减少至0.65倍。图一同时还表明,电网故障期间,无功电流有一个明显的增大,但被很好地控制在了0.46pu以下,与式(1)的分析一致,而有功电流则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中,仅在故障出现和故障结束时,出现了一个跳动,其余时间基本不变。

  并网光伏电站的低电压穿越能力一直是影响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其意义重大,然而对其的研究一直不彻底。本文通过光伏逆变器,采取控制有功电流的方式,适当增大其无功电流的控制措施,实现了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的低电压穿越,并通过仿真分析,重点检验了在电力系统出现三相接地短路时,该方案的低电压穿越能力能不能达到要求。理论表明,该方案运行良好,值得我们应用。当然,这并不表示对并网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技术的研究就达到了理想程度,我们还需要深入去探索,找到更合理的方案。

  [2]王利平,杨德洲,张军.大型光伏发电系统控制原理与并性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0(6).

  中美、中欧之间的光伏贸易战,背后都涉及一家叫SolarWorld的德国企业,这是中德企业在光伏产业上宿怨已久的缩影,再往大处着眼,这正是迅速的技术扩散产生的矛盾。一开始,欧美光伏业的发展带来了中国光伏的最初曙光。以德国为例,2007年,德国本土生产的光伏组件为875兆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5%,仅能满足德国安装需求的67.3%,这就产生了大量的进口需求,直接刺激了中国光伏的崛起。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在2007年的年产量是其在2002年的54倍。

  从理论上看,光伏产业的全球轨迹属于典型的技术扩散。在这样的技术扩散过程中,欧美光伏行业的整体态度是纠结的,或者更准确地说,资本的态度是纠结的。由于资本所处行业环节的不同,和中国企业处于相同位置的资本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对于这种扩散也是反感的,会不断企图阻止—在2007年,德国光伏组件产能占全球第一的地位,仅在一年之后的2008年,即被中国同行超越,每况愈下。而下游资本的态度则截然不同,受益于技术扩散带来的成本降低,它们对技术扩散的后果持乐见其成的态度—在中国企业积极与欧洲企业的沟通下,包括博世在内的企业已公开表示,不支持SolarWorld的申请,40家欧洲光伏企业已组成游说团,试图阻止欧盟的双反立案。

  技术扩散背后是技术实力的碰撞。目前,中国企业占据的仍是光伏业的劳动密集和环境污染密集环节,而欧美国家占据研发和原材料环节。但和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拜改革开放不断积累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所赐,中国承接技术扩散的能力不断发展,能迅速地模仿,掌握相关生产技术,以及制造设备的生产,更大程度地降低成本,以比西方企业更低的价格供应产品,然后,和最初技术创造者在国际市场上发生直接冲突。而且,由于中国承接技术扩散的实力加强,技术扩散的时间变得更加迅速,上游资本的盈利周期也随之缩短。

  光伏行业只是这一波波澜壮阔的全球技术扩散和反扩散争执中的一幕,中国在高速铁路、新型战斗机、通讯设备等多个领域,均上演了这种迅速的承接技术扩散,然后华丽转身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精彩表演。在这一过程中必然充满各种贸易争端,可喜的是,中国企业也学会了保护自己、合力抗争。针对前次美国商务部的“双反”,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组织下,14家中国光伏企业联合抗辩。此次作为回应欧盟此次的反倾销调查,国内多家多晶硅企业也向中国商务部提出对来自欧盟的多晶硅实行“双反”调查。

  不过,同时应该看到的是,中国企业的这种优势也是建立在低环境优势上的。光伏产业虽然属于清洁能源行业,目的在于环保,但其生产过程却是一个污染大户。在中国地方政府的GDP竞争中,光伏企业能够得到一些明里暗里的照顾,把本该内部化的环境污染外部化,损害当地群众的利益,也是不难想象的。

  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日益增长的承接技术扩散的能力为我们实施弯道超车战略提供了基础。但必须重视的是,这种弯道超车往往以地方长官急功近利追求GDP为导向、以政府补贴为手段,以环境污染、劳动者权利受侵害为代价,而由于其不是出于市场自发的水到渠成,而是少数人决策的拔苗助长,最终结果往往也并不美妙。

  光伏发电受重视程度远远低于风电和生物质能发电,是因为它在我国整体能源中所占比例比较小,据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在国家每年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资金中,拨付给光伏的部分不足20%。其次,它的成本相对昂贵。但是由于不久前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造成严重的灾难性后果,促使世界各主要国家对核能源技术的安全性进行新的评估和考虑;同时,风力发电还存在一些问题,水力发电也受地理条件限制,因此才引起对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光伏产业的重新重视。此外,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来说,“十二五”规划中要求清洁能源占到总量的15%,某种程度上讲,在几乎无牌可打的情况下,国家对光伏产业的重视可以说是必然的。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并提出我国政府将集中支持骨干光伏企业,提供资金、等方面扶持,将在2015年形成1~2家5万吨级多晶硅企业,2~4家万吨级多晶硅企业;1~2家5GW级太阳能电池企业,8~10家GW级太阳能电池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培育1~2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实际上,这些数据的规划是根据现有的国内情况来制定的,保利协鑫已经实现了5万吨级,无锡尚德也已跻身5GW。有大量“保底”的企业保证这一目标可以顺利实现,但是这一规划对于那些挑战行业领头羊地位的后发企业还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规划》意见稿显示,到2015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规模要达到10GW,而去年我国装机容量尚不足500MW。短短五年之内,装机容量增长20倍,这意味着在今后的几年中,我国每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2GW,这大致是光伏应用大国西班牙在发展光伏最快的2008年一年的装机量。《规划》预示着国内光伏市场将出现一个十足的井喷景象。而此前,我国的光伏产业一直依赖出口,中国国内光伏市场的份额尚不足企业产能的10%。这主要是由于海外光伏市场的利润远远优于国内,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几乎不会去“友情赞助”国内的项目。但是作为海外光伏的传统市场,随着欧美市场在今年上半年因为光伏政策的调整或者市场饱和等原因,后劲明显不足。先前众多聚焦海外的市场开始在国内寻找商机,《中国科技财富》记者走访了2011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太阳能产品及光伏工程展览会,发现很多企业正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当海外市场利润优渥时,无暇顾及国内,可是海外市场风云突变,大量企业希望能够分享国内光伏市场这块正在烘焙即将出炉的大蛋糕,据骏威电子制品有限公司太阳能光伏生产部经理刘远志介绍,该公司一直在美国市场开展工作,但是最近美国市场空间萎缩,不得已回到国内寻找商机,希望能够有所作为,言语之中透露着一些无奈的意味。

  国内光伏电池技术流派主要分为两大阵营: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规划》意见稿别提出重点发展非晶与微晶相结合的叠层和多结薄膜电池,鼓励企业研发5.5代以上大面积高效率硅薄膜电池,开发柔性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卷对卷连续生产工艺等。

  目前,晶硅电池仍然占据主要市场。两者差距主要在成本和转换率方面,现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晶硅电池对太阳能的转化率为22%,国内晶硅电池转换率也已达到了17%~19%,而薄膜电池转换率平均在10%左右,基本只有晶硅电池的一半。晶硅电池的转化率虽然高,但成本比薄膜要贵30%以上,而且在生产的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也比薄膜技术严重得多,前不久浙江海宁晶科能源多晶硅污染致当地村民身患癌症一时沸沸扬扬,引发了新能源企业重污染的大讨论。相比之下,薄膜电池在转换率方面虽然存在劣势,但是成本相对较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没有晶体电池的影响大。

  此次《规划》的提出,对薄膜电池而言或许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按照《规划》意见稿的要求,到2015年,单晶硅电池的产业化转换效率达到21%,多晶硅电池达到19%,而非晶硅薄膜电池要达到12%。事实上,薄膜电池在2008年曾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但是两年下来,转换率并没有明显的进步,始终在个位数上徘徊,难以突破10%,因而投资人对此渐趋冷淡。相应的晶硅电池因祸得福,在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下,上游多晶硅售价从400美元/公斤下降到50美元/公斤,导致晶硅电池成本大幅下降,两相比较,有着很大潜力的薄膜电池自然被市场打入冷宫。此次提出重点鼓励薄膜电池工艺,如能在技术研发和企业融资方面为相关单位提供合理的补贴,薄膜电池市场的重启将毫无悬念。

  对于备受关注的发电成本,《规划》提出,到2015年,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5万元/kW,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kWh,配电侧达到“平价上网”;到2020年,系统成本下降到1万元/kW,发电成本达到0.6元/kW h,在发电侧实现“平价上网”,在主要电力市场实现有效竞争。仅仅是两年前在洛阳的大会上,当业内提出一元计划的时候,很多企业产生质疑。而今国家明确从2012年开始,全国除地区外,均采取一元电价,短短两年之内,国内光伏市场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光伏成本整体下降对光伏应用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国内客观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东西部不同地区的自然成本有很大的差异,如果用一个统一的电价来规划,反而失去了规划的意义。

  参照德国等国家的经验,上网电价政策出台是光伏应用市场蓬勃兴起的基石,进而能够影响整个光伏产业链中上游。对于国内以出口为主的光伏产业,标杆电价出台更如一场及时雨。不过,既便是思路如出一辙的政策在国内有时候也只会收到“播下龙种,收获跳蚤”的效果,此次标杆上网电价出台的影响远远小于喊出来的这句口号。

  国家发改委网站8月1日挂出的这份文件共4段,600余字,内容相当简要,与此后形成的业界解读热潮对比鲜明,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此次出台了全国统一的光伏标杆上网电价,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可能由此启动。

  《通知》以项目核准时间和建成投产时间为分界线,制定不同的标杆上网价格:7月1日以前核准建设、12月31日建成投产且发改委尚未核定价格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1.15元(注:含税,下同)。7月1日及以后核准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以及7月1日前核准但截至年底仍未建成投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除仍执行每千瓦时1.15元的上网电价外,其余省(区、市)上网电价均按每千瓦时1元执行。

  之前,国内光伏上网价格由发改委通过单项核准和特许权招标方式确定,主要由被审批的各地或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上网电价、光伏发电特许权项目招标中标价格、金太阳项目上网价格构成,各地价差相当明显,实际推动定价的主体比较多元。行业无价可循,并网困难,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发展异常缓慢,光伏企业90%的组件产品出口海外,如王文芳的公司几乎所有的产品都靠国外客户,产业仰人鼻息。受今年欧债危机等影响,产业企业生存普遍艰难。

  此时推出光电标价颇有救市意味,实际上,业界对标价已翘盼多年,但文件出台后,多位业界人士对预期效果并不乐观,英大证券电力行业分析师卢小兵综合光伏企业的常规投资运营数据以及年1500小时光伏有效利用时间、20年还贷期限,得出税后光伏发电成本为1.26 元/千瓦时左右,远高于两类标杆电价,许多地方政府为扶持行业发展,通过补贴将标杆电价提到1.4元/千瓦时以上。“电价上网撬动光伏中上游产业发展,不过目前来看,大范围上网很难。尽管目前光伏并网数量较少,不过标价定的偏低,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很大,未来补贴难以持续。此外,并网等诸多难题导致上网标价的政策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意义可能更多的在于一个固定的上网电价让所有的光伏企业、投资参与方等明确判断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从而有信心进一步向这一领域投资。”

  如果卢小兵认为此次政策更像一种精神鼓励,《通知》则有许多或语焉不详或疑点重重的规定会进一步提供材料。

  文件最让人意外的是没有对上网电价的补贴年限做任何说明,补贴年限不同给投资商带来的投资回报率差异很大,项目收益率无法计算,银行也无法为项目提供。东西部上网标价一刀切也令人费解。我国东西部光照资源差异明显,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副主任申彦波表示,“我国太阳能资源年总量2000千瓦时/平方米左右,紧邻的青海地区在1800千瓦时/平方米左右,重庆地区最少(1000千瓦时/平方米左右),江苏等东部地区约为1300千瓦时/平方米。仅从太阳能资源来看,东西部相差30%左右,在电站规模、设备效率等相同的情况下,太阳能资源差值基本也是发电量差值。从这方面看,应该探索类似风电的区域上网电价。”在卢小兵的测算里,如果参入光照和人力成本等差异,东部地区实际运行价更高,在1.15元/千瓦时的电价下西部部分地区内部收益率能达到两位数。

  而且文件也未考虑安装方式带来的系统成本差异,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能源行业分析师宋亮表示,我国东、南部地区适合发展屋顶式、小型分布式发电站建设。但此类项目单位建设成本比地面光伏发电站高许多,1元/每千瓦时的标价更倾向于鼓励发展西部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对屋顶太阳能等发展较为不利。

  在行业不能完全商业化运作的阶段,政策补贴是其发展的关键,关于光伏上网电价资金补贴,文件表示通过对终端用户征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来解决,标准为4厘/千瓦时。根据发改委的数据,去年,全国征收的附加费约为130亿左右,大部分用于补贴风电和生物质发电,光伏发电占比不到5%。由于近年对风电等的补贴,去年账户已亏空。而在短期内,风电仍将占用大部分资金,在通胀形势下,提高附加费标准并非易事,补贴难为无米之炊。

  细节模糊之余,政策也为较大的不确定性埋下伏笔,文件如此表示,“今后,我委将根据投资成本变化、技术进步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标价)。”但并未量化调整的条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研究员表示:“这次政策更像是搭了一个临时帐篷,看天来拆搬。”

  特许权项目主要集中在光伏发电站,是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决策机构对可再生能源补贴方式与补贴价格的示范性项目,企业通过相互间的价格竞争获取,其实是政府的一种价格摸底手段。可再生能源发电是个新事物,成本核定等都无例可循,通过竞标能够知悉企业真实成本,为制定全国统一标杆价格做铺垫。有趣的是,此次文件出台了标价,却规定特许权项目中标企业依然执行中标价格,也就是说特许权项目依然要继续,这种矛盾表示上网标价并不完全合发改委之意。

  上网标价出台掺杂了多种因素,糟糕的行业现状是一个重要原因,地方政府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一直以来,围绕可再生能源补贴,政府有关部门一直存在博弈,光伏发电的补贴模式是发改委通过附加费补贴国家标价与脱硫火电价价差,地方政府补贴国家标价与地方标价价差,光伏发电和脱硫火电成本较为固定,标价高低就是衡量发改委和地方政府各自补贴多少的尺度。地方政府希望标价高一点,以便用较少补贴推动本地光伏产业发展,同时,也期盼在全国标价未出台前,发改委让自己“开小灶”,提前制定地方标价,抢占国内行业发展先机。发改委对此不动声色,在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进行两轮特许权项目招标,研究企业成本价格,在标价制定上保持话语权。特许权项目招标却为发改委试探企业成本价带来了小插曲,特许权项目因为地理资源优越,竞标企业争抢激烈,特别是电力央企、国企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博弈最为突出。宋亮表示,国内光伏产业中上游过剩,谁抢到发电站,谁就占有未来发展的优势,像国电、中电投、华能这些企业依托雄厚实力,忍受甚至20年不盈利的投资预期,以超低价格,取得项目。两轮招标下来,中标价格下降明显,第二轮基本都在1元/每千瓦时。其实,在央企等参与下,行业成本已无从得知,标价制定十分困难。

  而多地政府早已急不可待,之前,江苏省出台了地方标价,进一步拉开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的竞争差距,其他省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同时竞标低价带来不少补贴压力,地方政府担心发改委因此制定标价过低,因此纷纷制定地方标准,特许权项目低价竞标现象后,发改委对定价思路也有微微的松动。青海在5月份率先通过数度公关发改委,获批执行1.15元/千瓦时上网电价,7月份,山东通过省物价局批准出台2010年至2012年的补贴方案。这种拉扯早已开始,去年山东和青海都向发改委报批光电上网价格,全未通过。山东表现更为强势,方案绕过国家发改委直接推出。两省电价方案出台尤其是山东的做法,不仅给其他省份带来了压力,也明显刺激了发改委。

  在对行业的发展层面,财政部和发改委步调也难以一致。目前财政部太阳能项目重点扶持金太阳项目和太阳能屋顶计划,发改委重点项目是做特许权招标,金太阳和太阳能屋顶计划多适用于中东部,特许招标项目基本都在西部,补贴资金来源和方式也大相径庭。此次标价出台并未触及金太阳项目,即使自身账户资金紧张,文件也未提及可用财政部的“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而正如宋亮提到的,一刀切偏低标价对市场主要在东部的太阳能屋顶影响较大,两大部委一直都在利用自己的职能以在光伏等新能源行业有更多的控制。

  接下来的小下半年,王文芳准备开拓国内市场,虽然入行不久,王文芳消息比较灵通,很多朋友都说光伏产业要来一波抢建潮。实际上,《通知》透露的信息十分明晰。以7月1日前核准,12月31日建成为时间节点,前后价差0.15元/千瓦时,很多项目肯定要赶在年底之前完工。青海930项目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所谓930是指,今年5月27日下发的《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专题会)会议纪要》表示,国家发改委同意就上网电价给予青海省特殊政策支持,即在今年9月30日前建成并网的电站项目执行1.15元/千瓦时电价。消息一出,项目主要聚集地格尔木数十个项目同时开工,有些公司甚至雇用上阵。可以想象全国范围内适用的光伏上网电价政策一出,将是一种怎么样的景象。据世界知名市场调研公司ihssisuppli的报告称,新上网电价补贴政策具有在未来18个月内将中国新增太阳能安装量提至15亿瓦特的潜力。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王斯成则预计今年将新增20亿瓦特的光伏装机,去年全年国内光伏新增总装机容量仅为500兆瓦。

  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阶段,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与常规能源匮乏成为了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矛盾。为此,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促进能源利用结构优化升级,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制定的新能源发展振兴计划(讨论稿),至2020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20Gwp。预计今后10年内,光伏发电的年平均新增装机将达到2GWp。在今后10年,我国光伏发电将会迎来黄金发展时期。2009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要求对光伏建筑项目给予政策支持。2011年3月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式发展”。光伏发电是我国“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领域。虽然光伏建筑项目有清洁、环境效益好,可再生、永不枯竭,基建周期短,装机规模灵活等众多优点。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光伏建筑开发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开发过程中将会遇到诸多风险。本研究将以国际光伏产业市场及发展趋势为背景,通过对产业结构相关理论的梳理,结合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旨在对过去几年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投资及发展方式进行反思。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风险管理的实施分三个层次:由国家制订法规并进行监督;企业内部设置,专人负责,董事会决策;对人民群众进行教育,培养风险意识。已有不少国家以此模式来开展工作,并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现有情况看,已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随着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项目管理形成一套科学的方法体系,风险管理正式列入了项目管理的行列,构成了项目风险管理。

  美国学者汉斯等在《风险管理与保险》中对风险管理进行了定义: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管理和控制而以最小成本使风险所致损失达到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巴格利尼在指出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在保持企业财务稳定性的同时,是风险发生造成的成本损失降低到最低。Rerry和Hayes基于建设项目的主要风险源分析了风险因素。Wirbaetal将Tahetal和Cooper与Chapman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按照HRBS(Hierarchical Risk Breakdown Structure)方法对风险进行分类。Akintoyet和Macleod等先后归纳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技术,如概率分析、敏感分析、随机控制等方法,对风险出现的后果和概率及分布进行定量分析。Terry Lyons和Martin Skitmore做了一份关于风险管理技术应用的高级管理调查,调查的研究结果认为项目生命周期的执行和规划阶段风险管理的应用多于项目的概念设计和结束阶段;在项目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和评价尤为重要,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次之。

  目前国外对光伏发电项目的研究主要还集中在经济效益分析和产业发展政策研究等内容上,在光伏发电项目风险评价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

  John Byrne等基于需求管理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光伏发电经济效益的多样性,并通过案例验证了需求侧管理系统可以为光伏发电项目使用者提供潜在的效益和功能。Kate DLatham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屋顶光伏项目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论证了应用光伏发电替代非再生能源发电是非常可行的,并通过案例计算得出并网政策是促使州政府推广光伏发电的关键。

  Lemer Ivan提出了光伏发电项目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对美国的光伏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且预测了到2020年世界光伏产业年收益将达到15亿美元。Jardim等分析了巴西南部地区建筑应用并网光伏系统的潜力,并将六种不同的商业光伏系统与完全屋顶安装的光伏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了建筑屋顶光伏系统具有优势。Masini等总结了欧洲五国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实践经验,分析并设计了促进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发展的激励政策,并基于学习曲线研究光伏发电项目在四种不同政策下所表现出的不同宏观发展情景。

  国内在风险评价方面,主要结合不同的研究主体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综合研究。风险评价应用的研究主体,多集中于风险投资、财务风险管理、工程项目管理领域,评价的方法多集中于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系统理论、神经元网络法等。汪忠、黄瑞华梳理了国外风险管理的研究状况,对风险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从纵向、横向、垂向对国外的风险管理研究进行了立体透视分析,进而从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和项目管理风险分析技术两个大的方面阐述了风险评价的相关工具。将视角定位于风险投资项目,结合风险投资特性,阐述对风险的识别并分析了相关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客观风险评价法、蒙特卡罗模拟法、故障树分析法、Var方法、风险矩阵法等等,进而结合触发器原理、屏障分析、多层防御体系建立动态风险防范体系。吕海萌关注于高新技术风险投资项目,设计了风险投资项目综合动态评价模型,在对项目进行全面初评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的生命周期,利用风险矩阵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深层次评估。

  国内外学者对光伏发电项目的评价主要还集中在经济效益的分析上,对外部效益的研究还不全面,且缺乏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评价模型和方法,对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可行性准确判断的缺失是制约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化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国内学者对光伏技术发展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一是从技术路线图的角度分析了特定区域内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耿亚新等人分析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图,李彦峰研究了保定光伏产业的技术路线图,二是从光伏产业的技术应用角度进行分析,张青虎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光伏照明系统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李剑等从光伏技术应用的现实意义出发,分析了光伏技术与绿色照明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优势,张悦等从光伏技术的应用、价值链和成本分析来探讨光伏技术带来的社会效应、长期和外部的经济效应,黄鲁成等在梳理技术评价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评价模型来确定太阳能电池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在光伏发电项目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光伏发电项目风险评价起步较晚,还未能有针对性的建立一套适合的风险评价体现,有效科学的发觉和评价风险。因此,将风险识别、评价与境外水电工程项目特点相互整合,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光伏发电项目风险评价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2]王家远,刘春乐.建设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11~15.

  目的:研究大鼠在航天推进剂四氧化二氮染毒后多焦视网膜电图改变。方法:正常雄性Winstar大鼠,用15mg四氧化二氮溶液ip染毒,1h及7d检查的大鼠为6~10只,在晚上固定时间进行钠溶液ip及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用Microsoft Excel自带的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四氧化二氮15mg染毒后1h组的大鼠与正常大鼠的MERG的总和波及各环b波的潜伏期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 值0.005~0.034,P <0.05);染毒后7d的大鼠与正常大鼠MERG的总和波及各环b波的潜伏期的差异没有显著意义;两组染毒大鼠与正常大鼠MERG的总和波及各环b波的波幅值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染毒后1h组与染毒后7d组之间的 MERG的总和波及各环b波的潜伏期的差异其部分指标具有显著意义(P 值0.006~0.017, P <0.05),其余部分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而两组之间波幅值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1h及7d四氧化二氮染毒大鼠的MERG潜伏期的差异其部分指标具有显著意义,MERG总和波及各环b波潜伏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影响随着时间延长而减弱。

  四氧化二氮(N2O4)是军事及商业航天器使用的推进剂之一,其中毒是航天器事故救护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关N2O4中毒的全身救护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报道,但是。有关N2O4中毒的视网膜及视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估计方面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是临床诊断和研究视网膜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大鼠是比较常用的实验动物,为了科研及临床工作的需要,我们研究了N2O4中毒后不同时间点的大鼠多焦视网膜电图改变如下。

  1.1材料 Ⅱ级雄性Winstar大鼠(北京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200±20)g,暴露于自然光明、暗交替照射及室温条件下,给予充足清洁饮水、摄食。每晚在固定的时间进行及视觉电生理检查。用不同剂量的N2O4溶液对大鼠进行ip染毒,注射N2O4后,有的动物因为中毒而死亡,所以每个剂量实际检查的大鼠为6~10只。重庆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国特GT2000NV视觉电生理检测仪,配用21英寸彩色显示器(SAMSUNGSyncMaster1100P),最大亮度140cd/m2,分辨率640×480,对比度96%,刷新频率127Hz。

  1.2方法 刺激图形采用同心圆形刺激图形,刺激单元数63个,最大视角29.7°,第1环到第5环面积比为1∶11∶20∶49∶105,各层的视角分别为4.09°,10.79°,15.57°,21.80°,29.75°,变形指数为1.0,刺激时亮度140 cd/m2,波形时间142ms,采样频率1kHz。放大器放大倍数4万,通频带1~75Hz,分16个循环记录MERG一级反应,每个循环记录47s。刺激颜色光白光。取暗适应2h的大鼠(染毒后1h检查的大鼠是在暗适应期间进行ip染毒),20g/L钠溶液7.5mL/kg ip,后固定于1个可以三维移动的动物实验台上。5g/L托品酰胺散瞳,滴加10g/L甲基纤维素后安放电极,其中记录电极为自制环形银电极,电极固定于大鼠左眼角膜缘处,针灸针改制的参考电极和地极,分别置于被检眼同侧颊部和尾部皮下。使动物的角膜缘平面与荧光屏平行,角膜顶点位于刺激野中心正前方,并且保证与刺激野中心距离为20cm,然后进行记录[1]。对a波和b波的潜伏期 (ms)、幅值(μV)数据进行分析。环形野分为以眼后极部为中心同心排列的5个环形,对b波的潜伏期 (ms)、幅值(μV)的数据进行分析。

  2.1 MERG的总和波及各环b波的潜伏期 将N2O4染毒的大鼠的MERG的总和波及各环b波的潜伏期与正常大鼠MERG的总和波及各环b波的潜伏期的差异用t检验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5mg染毒后1h的大鼠与正常大鼠MERG的总和波及各环b波的潜伏期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而15mg染毒后7d的大鼠与正常大鼠MERG的总和波及各环b波的潜伏期的差异没有显著意义(表1)。

  2.2 MERG的波幅值的差异 将染毒后不同时间的染毒大鼠的MERG的总和波及各环b波的波幅值与正常大鼠MERG的总和波及各环b波的波幅值的差异用t检验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ip N2O415mg染毒后1h及15mg染毒后7d的大鼠与正常大鼠MERG的总和波及各环b波的波幅值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表1)。

  2.3染毒后不同时间点的MERG比较 将15mg染毒后1h组及15mg染毒后7d组大鼠的MERG的总和波及各环b波的潜伏期及波幅值的差异用组间差异的t检验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5mg染毒后1h组及15mg染毒后7d组之间的 MERG的总和波及各环b波的潜伏期的差异有一半的指标其差异有显著意义,其余的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之间波幅值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表1)。

  MERG是 1990年前后由Sutter等[2]提出的一种新的电生理检查技术 ,它是评价后极部视网膜以及黄斑区视功能的比较理想的工具。我们发现15mg染毒后1h组大鼠及15mg染毒后7d组的大鼠的MERG的总和波及各环b波的潜伏期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3];而两组之间波幅值的差异无显著意义。经过与正常大鼠进行比较,发现其对潜伏期的影响会随着时间延长而减弱[4]。表明N2O4对大鼠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MERG总和波及各环b波潜伏期的影响方面,而且其影响以染毒早期更为明显。这些结果将对N2O4中毒的救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N2O4中毒后引起的视网膜功能损害的防治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1石力,张作明,李莉,郭群,龙潭,顾永昊,候豹可.正常昆明小鼠不同颜色光多焦点视网膜电图特点.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18:1717-1719

  我国从1958年开始研究太阳能电池,1971年首次成功地将太阳能电池应用于东方红二号卫星上,1973年开始将太阳能电池应用于地面。2002年在“送电到乡”工程项目的启动以及世界光伏市场的拉动下,我国光伏产业开始快速发展。2008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突破2000MWp,确立了我国太阳能电池产能世界第一的地位。2011年我国多晶硅产能约占全球60%,硅片产能约占70%,多晶硅电池产量约占70%,组件产能约占70%。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也从2006年的2.25亿美元猛增到2011年的358.21亿美元,五年来增长了150倍以上。我国光伏产业的飞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产业分工和科技合作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企业为全球市场提供了质优价廉的产品,有效降低了各国光伏发电建设和应用的成本,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尽管我国光伏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制约其健康、稳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诸多深层次阻滞因素却依然存在。

  首先,是产业链两头在外问题,即我国光伏产业链最上端的原料硅提纯技术和最下端的光伏产品市场应用普及这两个最关键环节均在国外。一方面核心技术的缺失使我国光伏产业沦为海外廉价组件生产商和代工商,例如太阳级硅原料提纯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七大厂商手中,它们凭借垄断技术获得了太阳能产业链中最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国内大多数光伏设备仍需高价从国外进口,加大了我国光伏产业链下游环节的开发利用成本。

  其次,是产能过剩问题。近年来光伏产业的高利润率以及风险投资基金和银行融资的介入导致该产业超常规发展,每年产能呈几何级数增长。2011年全球光伏组件产能达到60GW,而实际产量为30GW,实际安装24GW;同年我国光伏组件产能为40GW,实际产量仅为21GW,国内实际安装500兆瓦。这意味着光伏产业组件的产能利用率仅为50%左右,我国光伏产能明显过剩。

  再次,是出口市场集中度高问题。2011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为358.21亿美元,其中出口美国55.74亿美元占总额的15.56%,出口欧盟则高达204亿美元占总额的56.94%。不论美欧是出于贸易保护主义还是出于遏制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目的,其发动了“双反”且“双反”成立,至少反映出我国产品确实存在低价销售的情况。低价本身就是产能过剩的副产品,并且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并不绝对领先的我国光伏产品能以低价格大量出口美欧国家特别是德国光伏市场,这里面也有政府财政补贴的因素。所以,美欧以“双反”为由,谋求对我国光伏产业进行制裁自然就不可避免。

  美国、欧盟、印度多方“双反”围堵的愈演愈烈,不仅使得我国光伏产业的国际市场环境迅速恶化,而且带来产业自身一系列矛盾问题的集中爆发,最终导致我国光伏产业在2012年开始出现从“炽热”到“彻寒”的逆转。2012年,我国光伏产品进出口总额为289.5亿美元,同比下降32%。出口降幅最大的是在光伏产品出口中占主导地位的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2012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占了全部光伏产品出口的64.2%,出口额为149.7亿美元,同比下降42.1%。作为2012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最大省份,江苏省的出口额仅为96.1亿美元,同比下降36.3%。出口严重受挫和国际市场前景堪忧使投资基金与银行对追加投资缺乏信心,众多光伏企业面临经营性现金流锐减、资金链紧绷甚至断裂的风险。再加上产能过剩、供需失衡、库存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结果造成光伏产业整体利润大幅下降、经营业务一片萧条。

  由于国内光伏市场刚刚启动,截至2011年底的光伏累计装机仍不足全球的10%,国内光伏电池/组件产品90%仍然依赖海外市场,所以受“双反”的冲击最大。2012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终裁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和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具体产品为我国产晶体硅光伏电池、模块、层压板、面板及建筑一体化材料等。“双反”税率终裁结果剔除重复征收部分后,无锡尚德适用税率为35.97%,天合光能适用税率为23.75%,包括英利、阿特斯在内的59家应诉企业适用30.66%的平均税率,其他未应诉的企业将面临260%以上的“双反”税率。这意味着我国企业在美国原有10%左右的价格优势已完全消失,我国光伏产品将退出美国市场,仅就2012年来说,我国光伏产品对美国出口就同比下降了30.5%。

  美国“双反”造成的更深层次不利影响是策动欧盟、印度对华光伏“双反”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相对只占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量15%左右的美国市场,欧盟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光伏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2011年我国出口到欧盟的光伏产品约合204亿美元,占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的57%。但从欧盟委员会于2012年9月6日正式立案公告对我国光伏电池发起为期15个月的反倾销调查,到今年宣布从3月6日起对产自我国的光伏产品进行强制进口登记,接连不断的“双反”冲击使我国对欧盟的光伏产品出口大幅下滑。2012年我国出口到欧盟的光伏产品总额仅为111.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45.1%。欧盟反倾销一旦最终成立,不仅我国光伏产业将失去超过200亿美元的出口额,而且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至少将直接导致超过3500亿人民币的产值损失,超过2000亿人民币的不良风险以及30至50万人失业。

  在频遭“双反”重创下,不单使我国相关中小企业在日趋惨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而且使为数众多的光伏支柱企业也举步维艰。天合光能的全年财报显示,其在2012年净亏损了2.666亿美元;而据2013年3月4日英利的全年财报,其2012年的净亏损高达30.6亿元人民币。支柱企业如此,中小企业的境况更是被媒体形象地比喻为“哀鸿遍野”,普遍性亏损几乎是所有光伏企业都难以逾越的生死关口。事实上,目前90%的光伏企业已经停产,由此带来关联企业破产、银行信贷受损、大量工人失业等一系列严峻问题。此外,我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债务累计高达175亿美元(近1100亿人民币),其中赛维LDK负债总额高达60亿美元,无锡尚德、英利绿色能源的负债都超过30亿美元,江西赛维LDK、无锡尚德、英利绿色能源、中电光伏、阿特斯、晶科、天合光能等大型光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均在60%以上,整个光伏行业大约万亿资金存在坏账风险。

  我国光伏产业应加大优胜劣汰力度,进行纵向整合。从太阳能级硅原料,到硅锭、硅片、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一直到下游光伏电站,通过资本力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产业链有机整合,形成兼顾应用技术、系统架构和利益分配的新型模式。整合后的光伏企业应具备并网发电的能力从而消化现有过剩的产能并获得相对稳定的回报,并具备在各个环节可靠的低成本优势。

  近年来,国内光伏电站招标及“金太阳”示范工程推进过程中,均曝出因组件质量不合格或延期交货而导致的工程项目开工率不足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下游电站开发商开始积极谋划向上游组件制造领域扩张,以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控制成本,并确保电站发电效率。由于产业结构决定产品结构,通过纵向整合还可改变我国单一光伏产品出口的局面(2012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出口额占全部光伏产品出口的64.2%),形成光伏产品、制造设备和项目开发服务共同出口的多元化出口模式,提升我国光伏产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再加上相关配套政策,例如给予部分光伏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退税率,激励骨干光伏企业不断优化技术品质和有效控制运营成本,推动相关生产业发展,以及加速合同能源管理与光伏产业融合,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构建我国光伏产业多点支撑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现阶段全球光伏市场的动荡是暂时的,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可再生能源取代化学能源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2011年我国太阳能光伏的安装量仅500兆瓦,占世界安装总量的2.08%,占国内产量的2.38%。当前国内光伏市场启动的难点在光伏电池的安装应用环节,如何降低成本、提高转换效率、稳定并网是国内光伏产业共同面对的技术性难题。当前应以金太阳示范工程等项目为抓手,以典型示范工程带动前沿关键技术的突破,以产品应用推广拉动国内光伏全产业链的快速健康发展。

  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应扩大用户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规模,鼓励集中连片和自发自用;其次应鼓励自带储能单元、可并网/离网双模式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的推广应用,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积极推动智能微网系统建设;再次应推动具备大功率、大容量、高效率、瞬间充/放电、安全稳定、寿命长、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的飞轮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弥补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缺陷,实现光伏电力平滑并入电网;最后应前瞻性地开掘、培育终端消费市场需求,推广家庭并网发电,使普通百姓家庭成为光伏产品最广阔的市场。国内光伏市场一旦启动,不但可以创造千万亿的内需市场、增加数百万就业岗位,而且能够促进光伏产业研发水平的全面提高。

  2010年欧洲市场占全球太阳能市场安装量(18.2GW)的82%,2011年欧洲市场在全球太阳能安装量(24GW)中的比重降至68%。随着欧洲各国纷纷削减补贴,不论欧盟是否“双反”,我国光伏产业在欧洲的市场都将呈现日益缩减的趋势。由于近年来光伏产品的单价已经从2007年的超过4美元/瓦直线美元/瓦,大批发展中国家也逐步具备了使用光伏产品的基础和发展光伏产业的能力,东亚、东南亚、澳洲等地的新兴太阳能市场迅速崛起,中东、非洲和南美的采购商也开始涌现。2012年,我国对韩国、东盟和非洲的光伏产品出口同比分别增长了26.8%、22.1%和10.9%。

  在新兴市场竞争中,我国光伏产业有机会引导市场,并参与主导规则的制定。目前我国一些光伏企业在新兴市场拓展方面已开先河,例如晶亨光电已对光伏电站设备进行调整和改进,使光伏产品更加适应非洲环境,提升电站的整体发电量。我国光伏产业应逐步将业务重心向新兴光伏国家和地区倾斜,认真研究其市场准入政策和经营运作流程,力求科学进入、稳定拓展和长期获利,积极开辟新的国际市场增长空间。